(职场幸福感的五个维度)(职场幸福感)

如题,什么是幸福?

这个问题太大了,并且我们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有人认为,高额的薪酬与福利,是一切幸福的根源;

有人会说,少加班,就阿弥陀佛了;

还有人会说 ,从工作中体会自身价值,才是最高级的幸福。

这些都没有问题,但它们已经显而易见了,今天我想从比较小众的角度,心理学与脑科学方面,来聊聊如何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上班、工作都源自生活所迫。

尤其是那些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他们背井离乡,留在大都市里追逐梦想,每天过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的生活。

虽然听起来有些浮夸,但现实可能更加残酷,每天累死累活地加班,只为守着那一份“死不了,活不旺”的固定工资,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更不要说什么幸福了。

那么,既然我们无法做到不劳而获,不如换个角度思考,如何才能让大脑爱上工作,并从中体会到幸福呢?

(职场幸福感的五个维度)(职场幸福感)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套奖赏回路。

什么是奖赏回路?

简单说:它是由大脑中的前额皮层、伏隔核、VTA这三个部位,链接起来的一套能使我们产生快乐的,闭合的强化回路。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多巴胺才是产生快乐的物质,其实不然,它只是传递信息的一个载体。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传令兵”,是它将外部信息的刺激传递给大脑,之后经过奖赏回路地运转与强化,才使我们感受到快乐。

那么,奖赏回路与幸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我们把幸福定义为:长久且稳定的快乐,它们之间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了。

因为由此可以得出,快乐的本质,其实就是奖赏回路健康运转的结果。

举个例子:

当我们接收到一个全新的事物刺激时,为了搞清楚它的本质,我们会主动采取搜索行为,来缓解未知与不确定性,带给我们的恐惧感。

一旦我们摸清了它的来龙去脉,并经过大脑思考之后,形成了我们自己对该事件的观点与逻辑,那么这时,大脑就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再由多巴胺携带这个行为信息,去通知奖赏回路,最后,经过奖赏回路“甄别”无误,于是,它向大脑发出了一个“快乐”的信号,从而把这种有意义的行为记录、强化,印在我们的大脑中。

它让我们习得:这个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行为,会带给我们快乐,久而久之,它逐渐内化成了我们的习惯。

这就是一种内生的内源刺激:付出行动-获得收益-得到奖赏-强化行动,这就是奖赏回路健康的运作模式。

(职场幸福感的五个维度)(职场幸福感)

随着时间推移,大脑对这种行为的刺激度就会降低,多巴胺的分泌势必也会减少,我们需要寻找全新的,更高层级的行为,让大脑继续持久大量的释放多巴胺, 以激活奖赏回路。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久且稳定地获取快乐,我们想要获得幸福的欲望才能被满足。

这个不断寻求、探索、创造全新事物的动力,也就是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

正是奖赏回路这套动力系统,使人类不满足于饮毛茹血的原始社会,不满足于生产力低下的手工业社会,是它引领着人类,不断地创造更加幸福便利的生活。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幸福、太方便了,以至于,我们做任何事情几乎不用付出什么成本,就可以轻易获得。

比如上面那个例子:

之前,我们遇到一件我们认知之外的,全新的事件刺激时,为了搞清楚它的逻辑,我们会主动学习其相关领域的知识,主动搜集关于它的一切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经过大脑加工、重构、思考、分析,最后形成我们自己对该事件的认知与观点。

但现在,当我们再次接收到一个全新的知识、事件、信息、政策时,大多数人不再执行上面的步骤,而是直接打开各大App,看看自媒体是如何解读的,最后不假任何批判、思考,照盘全收。

在这个过程中,你少了主动探索与思考的步骤,你没有付出任何切实地行动,虽说同样满足了涨知识的需求,但却失去了成就感,这种情况下,奖赏回路就会陷入困惑,它不知道应该奖赏些什么东西给我们才好。

久而久之,我们追求快乐与幸福的欲望长时间不能被满足,此时,大脑就会试图从别的地方获取刺激,来填补这种空缺,这就是一种代偿效应。

这种情况下,信息流,游戏,娱乐应运而生。

它代替了内源刺激的所有功能,它让大脑从游戏、娱乐的刺激中,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获取及时反馈,从而持续体验快感。

这就是外援刺激。

简而言之,当大脑无法从内源获得快乐的时候,它就会转向外部信息。

(职场幸福感的五个维度)(职场幸福感)

这种模式反过来,长期沉浸于外部刺激的快感中,它又会降低我们获取内源刺激的动力,提高外源刺激的倾向,因为当你的内源阙值被调高之后,再去做一些麻烦的事情(比如,读书、学习、专注工作),来换取并不高的回报时,这对大脑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所以,普通人与厉害的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厉害的人懂得站在创造者的视角看待事物,而普通人则是站在消费者的视角看待事物。

厉害的人往往更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他们会不断激发内源刺激,让大脑的奖赏回路始终保持在健康的运行状态。

而普通人仅仅是在消费,这种行为致使我们的内源阙值不断升高,从而很难再静下心来,对任何需要付出劳动,才能获取收益、奖赏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对本职工作提不起兴趣?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一方面,我们长期从事同一个岗位,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工作,刚开始,这个过程或许能够为大脑带来新鲜感,刺激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进而激活奖赏回路,让它健康运转。

但时间久了,大脑就会逐渐失去对它的兴趣,这项工作对于大脑的刺激度就会降低,多巴胺分泌进而也会相应地减少,奖赏回路再也无法充分的被激活。

你就如同“拉磨的驴”,快乐从何而来?

所以,为什么一直强调要勇于离开舒适区,因为只有不断接受全新工作的挑战,我们的创造力、认知度才会不断提升,奖赏回路才能持久健康的运转。

我们才能从工作中找到“爽”的感觉——即幸福感。

这种良性循环,和打游戏是一个道理:如果让你一直徘徊在第一关,你恐怕早就玩不下去了;但如果不断增加关卡难度,直至通关,那种成就感,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所以,只有当你自愿主动去探索事物,它才会成为你幸福的来源。

(职场幸福感的五个维度)(职场幸福感)

另一方面,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都缺乏自主性。

大多数人的工作,很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是难以掌控其内容跟节奏的。

比如:你被迫听从父母的意见,在小城镇某得一官半职,日复一日“喝茶看报”;

再比如:你碍于老板的“天威”,不想加班却被迫加班;你被迫习得办公室政治,整天勾心斗角:你被迫迎合甲方要求,按他们的指令行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就变成了一种负担,无论你怎么做,它都不可能转化为“奖赏”。

所以,好的工作,未必是高收入的、加班时间少的,而是你擅长、感兴趣、目标一致、拥有使命感和价值感、并且能够对其负责的工作。

如何判定呢?

答案很简单,你每天早起上班时问自己:我是自愿去上班的,还是迫于生活。

在工作中获取幸福并不难,前提是你得先主动探索与培养你的兴趣爱好。

(职场幸福感的五个维度)(职场幸福感)

分享三个提升幸福感的简单方法

1,走出去,别呆着不动

前文说过,许多人之所以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在一个岗位做的太久了,以至于他们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方式,每天做的事与接触到的人,也都是“老面孔”。

久而久之,你就变成了拉磨的驴,日复一日围着磨台转,很难再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来,这种日子会一点点磨掉你的斗志跟进取心,使你更加安于现状。

所以,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离开舒适区,主动探索一些不同的,难以把握的变量,让生活丰富多彩。

如果你身边有创业者,你会发现,那些走在同行前列的人,一定不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而是跟优秀的人交流出来的。

工作亦是如此。

无论你做哪个行业,与优秀的同行交流,能增长见闻,提升认知。事后,你会发现,原来还能这样做,之前我怎么没想到。

除此之外呢?只有交流是不够的,执行力,才是关键。

你可以试着去学习一些技能,可以是和行业相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无需精通,只需利用20%的业余时间去入门和涉猎即可。

这一步有什么用?它不仅能成为你日后有可能跳槽时的谈判筹码,还会是你融入不同圈子的入场券。

所以,通过不断学习,去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和可能性范畴,接触到更多的生活方式与不同的岗位、人和事,你会发现,人间,是值得的。

(职场幸福感的五个维度)(职场幸福感)

2,动手去做

尽管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有些事情,还是要我们动手去做的为好。

小时候,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多动动脑子,不动,它就生锈了”。

一样的道理,遇事多动手去做,不动,手就废了。

现代文明,是人类的老祖宗,历经上千年,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可以说,手是我们人类的第二大脑,据研究表明,手是除了口腔之外,与大脑相连的神经元最多的部位。

所以,动手有什么好处呢,它是启动内源刺激最好的方法。

不妨试着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为家人做一顿晚餐、为自己煮一杯咖啡、陪孩子完成一次手工游戏、记录一天的手账等等。

不用追求完美,更无须对自己有太高要求,只要把自己从电子产品前解放出来,用双手去感知和体验世界,就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这样,可以帮助你有效地找回幸福感。

我们总以为刷手机、玩游戏是对抗焦虑的好办法,其实,电子产品就跟药物一样,长此以往,只会让你越来越焦虑。

(职场幸福感的五个维度)(职场幸福感)

3,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如前文所述,许多人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遇到一个问题,不是去主动搜索,而是看看别人是如何解读的、怎样做的,然后不假任何批判与思考就全盘接收。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

一方面,这样做确实能节省时间,提升效率,而另一方面,没有付出任何切实行动所得到的收益,不利于激活奖赏回路。

举个例子:

同样面对跳槽这个问题,“伸手党”的逻辑是:我想跳槽,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工作感兴趣。

而积极主动的人会这样做:主动搜索与自己兴趣相匹配offer,研究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必备技能,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最后,充分了解心仪公司对求职者的要求,面试中以有效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有能力解决公司目前所面临的痛点,并与公司共进步。

你会发现,这两种思维方式有什么区别?

前者提出的是开放性问题:我该怎么做?

而后者则是将开放性问题转换成了封闭式问题:我该做什么?

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其他时候也是一样的。

主动探索,动脑思考,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信息,对比优劣势和收益成本,制定计划并执行,随时监控和反思,考虑多个备用方案并尝试付诸实践,这些行为,很麻烦,但可以为你持续产出幸福感。

用内源刺激启动奖赏系统,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付出。

你付出了,奖赏系统才能够“奖赏”你的付出,从而强化你的行为,为下一个问题做好准备……形成良性循环。

适当的冗余是必要的。它是系统健壮性的支撑。

工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重要的,是对生活抱以热情,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吗?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职场幸福感的五个维度)(职场幸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2257.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2-09-09
下一篇2022-09-09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