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用过日历了?
当然,我说的是实体的日历,不是手机上五花八门的日历软件。
日历,曾经作为每日必备的生活用品,如今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三四十年代,爷爷奶奶辈儿的日历必须具备阴阳历、每日吉凶卜算;五六十年代,爸爸妈妈辈儿的日历一定会添上一笔当日重大历史事件和节假日提醒;到了现如今,日历的功能属性不断扩大,被重新赋予不一样的价值和体验,比如说由果壳网推出的《物种日历》。
每天一则小故事
如果每天翻开日历就能读到一段萌趣的小故事,是不是很棒呢?毕竟故事最容易走进人的心里,尤其是包含着知识点的趣味段子,更能吸引注意。
你养过君子兰么?橙红的花瓣在冬日里彰显着温暖和热情,现在它是中国家庭的常客,然而倒退几十年,它可是你高攀不起的贵人,那时候盆栽君子兰是致富创收的对象,花价飞涨,据说当时有人甚至想用一辆汽车交换一盆君子兰呢!
你喜欢国宝大熊猫么?毛茸茸、圆滚滚的身子确实招人疼爱,不过它黑白相间的皮毛可不是为了扮可爱长的,实际上大熊猫是用醒目的黑白配色向远处的同类传达“这是我的地盘”的信息呢!
《物种日历》每一页都有这样一则简短的小故事,放在桌面上抬头就能瞧见,趣味横生的内容让人会心一笑,或者产生“原来如此”“竟然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之感,为每天的生活加点料。
看似平常实则精致的小心机
印象中的老日历总是有一副板正的面孔,提醒你别忘了今天几号,要做哪些事,其实作为办公桌面的常客,日历完全可以从内到外展现出更大的魅力。
《物种日历》的封面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触感华润的雨点代表了云岭上的露珠;橙黄色磨砂表面模拟的是沙漠腹地的颗粒质感;玫瑰金烫出的“物种日历”四个大字,在任何角度都微光闪烁。
日历为每周一页,每页一张精美物种手绘插图,旁边配备基础物种资料以及相关小故事,页面下方则为每天搭配了一个物种,比如周一是刺猬、周二是梅花、周三是丹顶鹤,你可以沿着裁定好的虚线整齐的撕下每一日,一周过完撕下整页,当作精美的书签或便签都绰绰有余。
日历背面还有点阵记录区。点阵的设计比一片空白显得更加用心,又比几条横线看起来生动活泼,可以用文字记录心情,或者用绘画表达情绪,亦或干脆就是拿着笔玩连连看也是渡过悠闲时光的好主意。
为宝妈量身定制的随身小百科
身为5岁孩子的妈妈,我时刻感受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万物强烈的好奇,不论是走在路上还是随意的瞭望天空,他总能找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我都支支吾吾,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不敢答,害怕自己一知半解的瞎说反倒误导了孩子。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宝贵的,由好奇进而引发兴趣,再由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最后自动自发的演变成学习的动力。对自然生物的好奇是孩子主动认识世界的开始,小到蚂蚁、西瓜虫,大到猴面包树、虎鲸,奇奇怪怪的生命形式足以满足孩子小小的心灵。
《物种日历》的专属公众号会在每日凌晨准时更新一个物种的介绍,累计超过100名国内一线科普作者持续创作,连续更新366天,从正式科普的内容到戏谑有趣的故事,关于物种的方方面面边边角角都会介绍,兼具科普和趣味性。
有时我总是会抱怨工作太忙,没时间去系统的阅读一部科普著作,《物种日历》却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可以把庞大的知识体系打散,分布到每日的小段时间,即减轻了记忆的压力,也将学习变成需要日日坚持的习惯,以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轻松变身“博物学家”。
2020年是《物种日历》出版的第6年,每一年物种日历的主题都不一样,从餐桌、萌物,到文明、城市,积累了上千篇的物种知识,如果一天天坚持看下来绝对是不小的成就。2020年《物种日历》的主题是“故事”,顾名思义,这就是一本关于大自然的故事书。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日历百度百科)(日历的介绍ppt)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7931.html